《六祖坛经》经典语录句子摘抄大全

六祖坛经》,佛教禅宗典籍。亦称《坛经》、《六祖大师法宝坛经》,全称《南宗顿教最上大乘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六祖惠能大师于韶州大梵寺施法坛经》。禅宗六祖惠能说,弟子法海集录。《释门正统》卷八《义天传》有“大辽皇帝诏有司令义学沙门诠晓等再定经录,世所谓《六祖坛经》、《宝林传》等皆被焚”等语,似宋辽时期此书已入经录。现有明清诸藏本、房山石经本及流通本等。1976年日本影印《六祖坛经诸本集成》,汇集各种版本《坛经》十一种。《六祖坛经》记载惠能一生得法传法的事迹及启导门徒的言教,内容丰富,文字通俗,是研究禅宗思想渊源的重要依据。《坛经》可分三部份,第一部份即是在大梵寺开示“摩诃般若波罗蜜法”。第二部分,回曹溪山后,传授“无相戒”,故法海于书名补上“兼授无相戒”。第三部分,是六祖与弟子之间的问答。《六祖坛经》是中国佛教著作唯一被尊称为“经”者。现有明清诸藏本、房山石经本及元代僧人宗宝在至元二十八年(1291年)校仇三种《坛经》异本,而成为宗宝本《坛经》,即后来的明藏本,流行七百多年,故又称流通本。其中心主张是佛性本有、见性成佛,“以定慧为本”,“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指出“法即一种,见有迟疾”,“法无顿渐,人有利钝”。佛性本有思想与《涅盘经》“一切众生悉有佛性”之说一脉相承。《坛经》同时还论述了什么是功德,说:“见性是功,平等是德。念念无滞,常见本性,真实妙用,名为功德”“内下谦下是功,外行于礼是德”“不离自性是功,应用无染是德”“自修性是功,自修身是德”。又说:“功德需自性内求,不是布施供养之所求也。”今天小编就整理了一组《六祖坛经》经典语录句子摘抄大全,大家马上收藏起来吧。

《六祖坛经》经典语录句子摘抄大全

1、六祖大师悟道后云:"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何期自性本不生灭;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无动摇;何期自性能生万法。"所谓明心见性者,即见此不动不摇、不来不去、不生不灭而又能随缘现相,生起种种妙用之真空妙有之实性。
禅宗法门说见性成佛,清静自性辨识要诀。

2、心量广大,遍周法界。用即了了分明,应用便知一切。一切即一,一即一切,去来自由,心体无滞,即是般若。一切般若智,皆从自性而生,不从外入,莫错用意,名为真性自用。一真一切真。心量大事,不行小道。口莫终日说空,心中不修此行,恰似凡人自称国王,终不可得,非吾弟子。

3、迷人修福不修道 只言修福便是道 布施供养福无边 心中三恶元来造
拟将修福欲灭罪 后世得福罪还在 但向心中除罪缘 各自性中真忏悔
忽悟大乘真忏悔 除邪行正即无罪 学道常于自性观 即与诸佛同一类
吾祖唯传此顿法 普愿见性同一体 若欲当来觅法身 离诸法相心中洗
努力自见莫悠悠 后念忽绝一世休 若悟大乘得见性 虔恭合掌至心求圣道幽通,言诠之所不逮;法身空寂,见闻之所不及。即文字语言,徒劳设施也。

4、世人终日口念般若,不识自性般若,犹如说食不饱。口但说空,万劫不得见性,终无有益。
(每见持诵十几年经典的人,脾气却一点改变也没有,世俗的心态还是重得不得了,而常常说是非、争人我。这哪里算是修行人呢?- 自在居士)

5、一灯能破千年暗,一智能驱万古愚

6、兀兀不修善,腾腾不造恶 。
寂寂断见闻,荡荡心无著

7、口诵心行,即是转经。口诵心不行,即是被经转。慧律法师讲《六祖坛经》
所呈给五祖弘忍大师的佛谒:
着相修行百千劫,无相修行刹那间
若能万法尽舍却,顿悟入道须臾间
无说无示无来去,生死涅盘无距离
菩提由来无一物,只在当下一念间
无圣无凡无众生,即心即佛弹指成
若问祖师西来意,倾听恒河无生曲
众生若欲识佛境,当净其意如虚空
妄念虽是生死因,不着一物尽菩提
若能离相无相行,包你大智遍三千
二零零四年六月十四日 慧律和尚写于高雄文殊讲堂。

8、佛向性中作,莫向身外求。自性迷即是众生,自性觉即是佛,慈悲即是观音,喜舍名为势至,能净即释迦,平直即弥陀。

9、心地无非自性戒,心地无痴自性慧,心地无乱自性定,不增不减自金刚,身来身去本三昧。

10、何期自性,本自清静;何期自性,本不生灭;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无动摇;何期自性,能生万法。

11、佛性本自通透,思量即不中用

12、善知识!菩提般若之智,世人本自有之;只缘心迷,不能自悟,须假大善知识,示导见性。当知愚人智人,佛性本无差别,只缘迷悟不同,所以有愚有智。吾今为说摩诃般若波罗蜜法,使汝等各得智慧。志心谛听,吾为汝说。

13、有情即解动,
无情即不动,
若修不动行,
同无情不动。世界虚空,能含万物色像,日月星宿,山河大地,泉源溪涧,草木丛林,恶人善人,恶法善法,天堂地狱,一切大海,须弥诸山,总在空中,世人性空,亦复如是。

14、若悟自性,亦不立菩提涅盘,亦不立解脱知见。无一法可得,方能建立万法。若解此意,亦名佛身、亦名菩提涅盘解脱知见。
见性之人,立亦得,不立亦得,去来自由,无滞无碍,应用随作,应语随答,普见化身,不离自性,即得自在神通,游戏三昧,是名见性。

15、见性是功,平等是德。念念无滞,常见本性,真实妙用,名为功德。内心谦下是功,外行于礼是德。自性建立万法是功,心体离念是德。不离自性是功,应用无染是德。若觅功德法身,但依此作,是真功德。

16、为是二法,不是佛法。佛法是不二之法。

17、迷时师度,悟了自度,度名虽一,用处不同。

18、活给别人看,只能苦了自己.

19、自心众生无边誓愿度,自心烦恼无边誓愿断,自性法门无尽誓愿学,自性无上佛道誓愿成。

20、不见一法存无见,大似浮云遮日面, 不知一法守空知,还如太虚生闪电。 此之知见瞥然兴,错认何曾解方便, 汝当一念自知非,自己灵光常显现。 ”

21、有道者得,无心者通。

22、圣人求心不求佛,愚人求佛不求心;智者调心不调身,愚者调身不调心。

23、佛言:善根有二,一者常,二者无常,佛性非常非无常,是故不断,名为不二;一者善,二者不善,佛性非善非不善,是名不二;蕴之与界,凡夫见二,智者了达,其性无二,无二之性,即是佛性。

24、人的清静本性就是佛。

25、自性能含万法是大,万法在诸人性中,若见一切人恶之与善尽皆不取不舍,亦不染著,心如虚空,名之为大。故曰摩诃。

26、时有风吹幡动。一僧曰风动。一僧曰幡动。议论不已。惠能进曰。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一众骇然。

27、身似菩提树,心似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
菩提本无树 , 明镜亦非台 , 本来无一物 , 何处惹尘埃 。
身体就是一棵觉悟的智慧树,心灵就象一座明亮的台镜。要时时不断地将它掸拂擦试,不让它被尘垢污染障蔽了光明的本性。
菩提原本就没有树,明亮的镜子也并不是台。本来就是虚无没有一物,那里会染上什么尘埃?

28、人我是须弥,邪心是海水,烦恼是波浪,毒害是恶龙,虚妄是鬼神,尘劳是鱼鳖,贪嗔是地狱,愚痴是畜生。摩诃般若波罗蜜是梵语,此言“大智慧到彼岸”。此须心行,不在口念。口念心不行,如幻如化,如露如电;口念心行,则心口相应。

29、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若见他人非,自非却是左。他非我不非,我非自有过。但自却非心,打除烦恼破。

30、心平何劳持戒,行直何用修禅。恩则亲养父母,义则上下相怜

31、因何闻法不自开悟?缘邪见障重,烦恼根深,犹如大云覆盖于日,不得风吹,日光不现。般若之智亦无大小,为一切众生自心迷悟不同,迷心外见,修行觅佛,未悟自性,即是小根。若开悟顿教,不执外修,但于自心常起正见,烦恼尘劳,常不能染,即是见性

32、劫火烧海底,风鼓山相击,真常寂灭乐,涅盘相如是。

33、凡性是功,平等是德。念念无滞,常见本性其实妙用,名为功德。内心谦下是功,外行于礼是德;自性建立万法是功,心体离念是德;不离自性是功,应用无染是德;若修功德之人,心即不轻常行普敬,心常轻人,吾我不断即自无功;自性虚妄不实即自无德;为吾我自大,常轻一切故。念念无间是功,心行平直是德;自修性是功,自修身是德;功德须自性内见,不是布施供养之所求也。

34、弟子自心常生智慧,不离自性,即是福田。

35、凡夫即佛,烦恼即菩提。前念迷即凡夫,后念悟即佛。前念著境即烦恼,后念离境即菩提。

36、人我是须弥,邪心是海水,烦恼是波浪,毒害是恶龙,虚妄是鬼神,尘劳是鱼鳖,贪嗔是地狱,愚痴是畜生。
善知识!常行十善,天堂便至;除人我,须弥倒;去邪心,海水竭;烦恼无,波浪灭;毒害除,鱼龙绝。自心地上觉性如来,放大光明,外照六门清净,能破六欲诸天。自性内照,三毒(贪、嗔、痴)即除,地狱等罪,一时销灭,内外明彻,不异西方(极乐世界)。

37、外离相为禅,内不乱为定。

38、“一刹那间,妄念俱灭,若识自性,一悟即至佛地”

39、一切福田,不离方寸;从心而觅,感无不通。

40、“随其心静,则佛土净”。

41、若觅真不动,
动上有不动,
不动是不动,
无情无佛种。

42、口莫终日说空。心中不修此行。恰似凡人自称国王,终不可得。

43、不识本心,学法无益;若识自本心,见自本性,即名丈夫、天人师、佛。

44、何为坐禅?……心念不起,名为坐;内见自性不动,名为禅。

45、惠能于东山得法,辛苦受尽,命如悬丝。今日得与使君、官僚、僧尼道俗,同此一会,莫非累世之缘,亦是过去生中供养诸佛,同种善根,方始得闻如上顿教得法之因。教得先圣所传,不是惠能自智。愿闻先圣教者,各令净心;闻了各自除疑,如先代圣人无别。一众闻法,欢喜作礼而退。

46、迷时师度,悟了自度。时有风吹幡动。一僧曰风动,一僧曰幡动。议论不已。惠能进曰:“非风动,非幡动,仁者心动。”

47、何名波罗蜜?此是西国语,唐言到彼岸,解义离生灭。著境生灭起,如水有波浪,即名为此岸;离境无生灭,如水常通流,即名为彼岸,故号波罗蜜。

48、有情来下种 因地果还生
无情亦无种 无性亦无生

49、若论相说里数,(极乐世界)有十万八千,即身中,便是说远。……今劝善知识,先除十恶,即行十万;后除八邪,乃过八千。念念见性,常行平直,到如弹指,便睹弥陀。
译:如果论相状来说里数,则有十万八千里之远,若从自性上说,就是身心中有十恶八邪的障碍,所以说遥远不可及。……现在我奉劝诸位善知识,先消除十恶,那么你就已经行了十万里;再除去八邪,你就又过了八千里。时时刻刻明见本性,如常直了修行,到西方极乐世界便容易得有如弹指一挥间,便能够亲见阿弥陀佛。

50、不思善,不思恶,正与么时,哪个是明上座本来面目?与汝说者,即非密也;汝若返照,密在汝边。世人妙性本空,无有一法可得。自性真空,亦复如是。

51、即心名慧,即佛乃定。
定慧等持,意中清净。
悟此法门,由汝习性。
用本无生,双修是正。

52、迷途经累劫,悟则刹那间。

53、思量即不中用,见性之人,言下须见。若如此者,轮刀上阵,亦得见之。

54、不悟即佛是众生,一念悟时,众生是佛

55、心平何劳持戒?行直何须坐禅?恩则亲养父母,义则上下相怜;让则尊卑和睦,忍则众恶无喧;若能钻木取火,淤泥定生红莲;苦口的是良药,逆耳必是忠言;改过必生智慧,护短内心非贤;日行常行饶益,成道非由施钱;菩提只向心觅,何劳向外求玄;听说依此修行,天堂只在目前。

56、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57、若欲修行,在家亦得,不由在寺。在家能行,如东方人心善;在寺不修,如西方人心恶。但心清净,即是自性西方。
译:如果想修行,在家中也是可以的,不一定必须到寺庙里。如果在家中也能坚持修行,恰如身处东方的人却心存善行;即使身在寺中却不奉行修行,那就如同身在西方极乐却心存恶念。只要内心清净,就是在自性中得见西方极乐世界。

58、明心见性,直指本心

59、外离相即禅,内不乱即定,外禅内定,是为禅定。

60、生来坐不卧,死去卧不坐,元是臭骨头,何为立功过。』」

61、定是慧的本体,慧是定的应用。

62、见性是功,平等是德,念念无滞,常见本性,真实妙用,名为功德。

63、本性是佛,离性无别佛。何名“摩诃”?摩诃是大,心量广大犹如虚空,无有边畔,亦无方圆大小,亦非青黄赤白,亦无上下长短,亦无嗔无喜,无是无非,无善无恶,无有头尾。诸佛刹土,尽同虚空。世人妙性本空,无有一法可得。自性真空,亦复如是。善知识!莫闻吾说空,便即着空。第一莫着空,若“空心静坐”,即着“无记空”。

64、明与无明,凡夫见二。智者了达,共性无二,无二之性,既是实性,实性者:处凡愚而不减,在圣贤而不增,住烦恼而不乱,居禅定而不寂。不断、不常、不来、不去,不在中间及其内外;不生、不灭、性相如如,常住不迁,名之曰道。

标签: 六祖坛经   发布日期:2022-05-10 09:31:45  投稿会员:liy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