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秩序》经典语录句子摘抄大全

21世纪全球政治和经济版图发生着怎样的深刻变化?后危机时代,在国际事务上呈现出哪些新的挑战?中美大国关系迎来怎样新的格局和趋势?中国又该如何抓住战略机遇,适应新常态,谋求持久稳定发展?基辛格继《论中国》后,92岁高龄的最新力作让你一本书读懂当今世界格局21世纪国际事呈现出了新的挑战。以往历史上的多数时候,世界上各个不同区域奉行着各自的秩序规则――欧洲的均势秩序观,中东的伊斯兰教观,亚洲多样化文化起源下形成的不同秩序观,以及美国“代表全人类”的世界观。在全球事务上,每个区域各行其道,结果导致了国际局势的紧张、混乱和无序。 基辛格认为,地区秩序观之间的冲突是当今最重要的国际问题。在本书中,他系统梳理了各地区的战略逻辑和地区秩序观,从文化、宗教、地缘等综合因素解读了这些不同秩序观的形成、冲突和合作,并结合网络科技等当前新的战略要素,解析了当下时局的挑战与机遇。他不仅将视野拓宽到全世界,而且将时间拉长到400年,集结了他60年外交生涯的理念精髓,可以说是一部大开大阖、谈古论今、求索国际关系治理之道的集大成之作。下面,来看看网友提供的这些《世界秩序》经典语录句子摘抄大全吧!

《世界秩序》经典语录句子摘抄大全

1、什叶派与教众占多数的逊尼派的不同之处在于,它强调宗教真理的神秘性和不可言传性,准许了教众的利益进行“审慎的伪饰”。

2、罗斯福认为,正是大国之间雄心的碰撞,决定了时间秩序的最终本质。对追求自身利益并能维持可靠威慑力的自由国家来说,只有取得地缘政治利益,人类的价值才能得到最好的维护。

3、长城是中国军事胜利的辉煌见证,但也表现了中国固有的弱点。它表明中国尽管具有强大的实力,但也对自己的薄弱之处心知肚明。

4、在埃及,最初在解放广场宣扬世界主义和民主价值观的欣喜若狂的示威者,最终并没有成为这场革命的继承人,电子社交媒体为有能力推翻政府的示威游行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但有能力在广场聚众示威并不等于有能力建立新的国家体质。在示威活动取得最初胜利后出现的权力真空中,起义前即存在的各派别往往有能力影响最终的结局。通过民族主义与宗教极端主义的融合求得团结的诱惑,盖过了当初的起义口号。

5、但沙皇与中国的皇帝有一个重要的区别。中国人认为,中国皇帝统治子民靠的是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的沉稳。俄国人责任为,沙皇维系其统治靠的是一种能力,一种以不容他人挑战自己权威的方式贯彻自己的意志,让所有旁观者深深感受到俄国这个国家无比强大的能力。人道主义外交政策不同于传统的外交政策,它批评国家利益观或均势概念缺乏道义内涵。它通过改变侵犯普世的正义原则的状况,而不是消除某种战略威胁,来证明自己的价值。

6、“圣战”有时会激励已经很强大的一方更加拼命。但是每当“圣战”无视战略或政治现实时,必以失败告终。推动那个时代前进的动力是民族认同感和国家利益,不是全球“圣战”。

7、均势至少收到两方面的挑战:一是某一大国的实力强大到足以称霸的水平;二是从前的二流国家想跻身列强行列,从而导致其他大国采取一系列应对措施,直到达成新的平衡或爆发一场全面战争。

8、之所以追求世界秩序,是因为他需要扩大国家框架;之所以需要对全球加以规范化,是因为可持续发展需要调整传统的模式。

9、稳定的国际秩序的一个优势是各方观点一致。维护18世纪欧洲秩序的政治家是一批贵族。他们对诸如荣誉和责任这样抽象的概念的理解是别无二致的,而且在一些基本观念上也认识一致。

10、因此,国际秩序面临一个悖论:繁荣取决于全球化的成功,而这个过程经常产生不利于实现夙愿的政治反应。全球化的经济管理者几乎没有机会参与全球化的政治进程。而政治进程的管理者不愿意失去国内支持的风险对经济或金融问题未雨绸缪。

11、一种国际秩序的生命力体现在它在合法性和权力之间建立的平衡,以及分别给予两者的重视程度。无论合法性还是权力都不是为了阻止变革,两者相组合是为了确保以演变的方式,而不是通过各方赤裸裸的意志较量实现变革。权力与合法性之间的平衡若处理的得当,采取的行动会具有一定的自发性。

12、国际环境之所以混乱无序,是因为不存在一个可以确保世界安全的世界政府。

13、均势引发了战争,同时也限制了战争的规模。

标签: 世界秩序   发布日期:2022-06-08 10:46:53  投稿会员:chenyuex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