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缘性人格障碍的移情焦点治疗》经典语录句子摘抄大全

心理治疗师总会遇到这样一群来访者―他们“滴水不进”,任何技术和方法都对他们没有效果,但他们身上又有一种特殊的魔力,让治疗师坚持不懈地对他们治疗。他们,就是患有边缘性人格障碍的来访者。1、现在市场上还没有一本系统的、完全针对边缘性人格障碍的移情焦点治疗的书。本书由知名心理治疗师李孟潮倾情推荐。2、本书除在新华书店销售外,还应特别注重联合网站进行宣传,可以开展一些优惠活动,而且因为本书内容比较适合培训机构使用,因此也可和一些培训机构多联系。3、读者:心理咨询专业的师生以及从事边缘性人格障碍治疗工作的精神科医师。本书中所介绍的移情焦点治疗,就是针对边缘性人格障碍来访者的一种比较有效的方法,其优势在于:可以较长期地改变一个人的人格结构和依恋模式;可以在个体治疗的情况下进行;在治疗过程中,以自由交谈为主。本书的作者是世界上最早研究边缘性人格障碍的团队,其中Kernberg是边缘人格障碍诊断标准的制订者之一,这使得本书更具权威性。相信本书能为治疗师们在边缘性人格障碍领域提供一份切实有效的指南。下面,来看看网友提供的这些《边缘性人格障碍的移情焦点治疗》经典语录句子摘抄大全吧!

《边缘性人格障碍的移情焦点治疗》经典语录句子摘抄大全

1、自恋性人格结构本身可能被看做是厚重的性格防御,是为了防御过量嫉妒被激活。因此,仇恨可能不仅在施虐性和创伤性的客体那里直接地被感知,也在带有戏虐残留的好客体那里直接地被感知。病理性嫉妒――倾向于宠爱和贬低爱与善良,因为爱与善良来源于被嫉妒的客体――这让自己产生了自体永存性的挫败感与仇恨。

2、临床经验已经帮助我们澄清了创伤、仇恨与嫉妒之间的关系。仇恨――尤其是强烈的原始仇恨,已经渗透到病人经验的各个部分――这种仇恨倾向于产生嫉妒,这种嫉妒通常产生于这样的人群:他们对一个如此痛苦的、破坏性的且是对自己人生的自毁性关系无法掌控。在不是那么极端的环境中,创伤发展出相对的单纯形式,即没有心理病理性嫉妒的临床仇恨。在其他个案中,仇恨来源于早期严重的紊乱体验或是对挫败的过度敏感,这些体验与敏感产生了强烈的对好客体的嫉妒,这些嫉妒本身看起来好像是自愿性的、带有残留的施虐色彩。在这些情况下,病理性仇恨作为次级发展被嫉妒所掌管,仇恨――来自意识的与无意识的――直接指向被嫉妒客体,同时也指向能提供满足感的客体。

3、对于无意识的材料,病人不是体验而是付诸行动

4、直接地处理边缘性病人关于攻击和对矛盾情感的无法忍耐之间的原始冲突,这是间接地强化治疗联盟的主要手段。负性移情应该被尽可能全面地解释,就像在这个阶段所有的材料都可以被解释一样,应该在此时此地被系统性地详尽阐述。对负性移情的分析,允许在移情中更多积极性情感的出现,也允许矛盾的情感的发展。如果病人感觉治疗师在逃避面对负性移情,那么这会强化病人的恐惧或病人认为自己的情感太危险而不能忍受的信念。病人随后要么通过压抑或置换自己负性情感的方式来反应,要么会通过得意洋洋或破坏性爆发来“吹走治疗师”的方式反应。攻击是如此强烈以至于突破了原始机制,它严重地扭曲了与重要他人的关系,它通过人格互换和来自投射性认同与再内摄的混乱,再次直接攻击自己。病人有巨大的直接攻击自己的诱惑,在最极端环境下,毁坏自己的愿望变成了主导性驱力。
直接攻击自己(如,自杀与准自杀行为)是移情中出现的一种有深刻动机的外在行为表现。不是一种类型的自杀,而是很多种。有时自杀反映了对于施虐父母的认同。

5、同时,在婴儿攻击行为方面,早期的,严重的、慢性躯体疼痛的影响对于婴儿与儿童的强烈且病理性攻击行为发展方面,婴儿与母亲之间的慢慢发展出来的攻击的、戏弄性的相互作用,在这些方面已经积累了很多的资料。这些资料丰富了受伤儿童综合征的早期研究,同时也发现受伤儿童发展出了对喜好攻击父母依赖性的增强,当这些儿童成年后,他们的攻击性行为会繁衍下去。在自体表象与客体表象之间的特定情感负载关系中,对受害者与施害者的同时认同,也许会带着角色交替重新激活这种自体-客体关系,这通常是边缘性人格障碍的中心问题。

6、费尔贝恩的观点与之相关:“在上帝统治的世界里成为一个罪人,比生活在由恶魔统治的世界里更好。”换言之,知道你有一个残忍的、但明确让你知道只要你能投降就依然让你可以活下来的上帝,比起经验一个不能预测的恶魔要好很多。同样,受虐可以是安全系统,在这个系统中野蛮攻击被内化:你现在是安全的,你可以直接攻击你自己。其他时候,只是简单的施虐客体内化。你想要保持与妈妈或爸爸的关系,而他们是攻击你的。因此,你试图杀死你自己,以此与攻击性妈妈或爸爸联结(认同)在一起。这些是原始的与病理性的机制。

7、在边缘性病人中,负性情感是分层次地组织起来的,它们通过破坏被看做能够引发他们的痛苦与苦恼的某事――或某人――作为一种通常倾向来保护自己以避免面对这些痛苦与苦恼。有一种常见的破坏性目标,这个目标是对抗其他人的,和对抗病人自己是一样的。在与他人关系中所体验到的憎恨,在感知上就像是引起了痛苦。其优先考虑的事,首先就是去除、破坏或杀死痛苦的来源,然后报复,使其他人痛苦,以此来逆转情况。快乐与痛苦是通过攻击结合在一起的。在程度不是那么严重的攻击中,需要控制其他人。个体在掌控的情况下会感觉到安全。

8、在TFP中,第一步是去分析病人的防御。这听起来有些危险,由于防御能容纳焦虑,但是通过治疗框架提供了容纳,可以帮助病人将事情控制在掌控之下,并给病人提供了可以退行的开放空间。然后,下一步对分析性解释的机制与自我反省能力的发展就发生了。TFP是一个重复性过程;没有什么是可以在第一次的时候就被干净利落地解决的。减轻与改变是发生在一个渐变过程中,而且是重复性的循环中。例如,情感风暴起初看起来是不可控制的,但是,最后它们被调整,从而消失了。

9、在心理治疗师的职业生涯中,总会遇到这样的来访者:他们好像滴水不进;对于他们,任何方法、技术都失去了效果。
尤其是传说中包治百病、有益无害的“共情”。对他们来说,有时候越“共情”越糟糕,甚至“共情”之后,治疗师就被来访者纠缠而无法自拔。
这些来访者虽然让治疗师们头痛欲裂,但他们身上又有一种特殊魅力,让治疗师们要坚持工作。
他们的痛苦,是可以理解的,是打动人心的;他们的感情,虽然常常突破治疗界限,造成治疗师生活的无比麻烦,却是真挚坦白的。

10、对每个病人来说,有几个占主导的关系与生命早年中最重要的人有关,通常是与父母和兄弟姐妹的关系。在一个成功治疗的中期,主导客体关系能够被认知和澄清,并开始重复它们自己。在病人身上,渐变发生有几个方面。病人现在能够参与内省,同时忍耐逐渐将相反效价的情感放在一起。提升了内省和逐渐整合了相互矛盾的情感,变得更能调整并反过来推动了更多的内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