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佳句摘抄大全 朱自清散文集好词摘抄大全

朱自清散文中的好词摘抄

  白雪茫茫 银装素裹 万里雪飘 千里冰封 白雪皑皑 冰天雪地 寒气袭人 寒冬腊月 冰清玉洁 滴水成冰 瑞雪纷飞 冰封雪盖 漫天飞雪 雪虐风饕 朔风凛冽 寒气逼人 雪上加霜 阳春白雪 冬日夏云 冬温夏清 无冬无夏 秋收冬藏 冬裘夏葛 十冬腊月 冬寒抱冰 雪中送炭 霜露之感 冷暖自知 冷若冰霜 冰寒于水 岁暮天寒 天寒地冻 冰天雪窑 冰山难靠 冰雪聪明 冰魂雪魄 春冰虎尾 凛若冰霜 雪窖冰天 漫天风雪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曲曲折折 袅娜 轻纱 凝碧 波痕 点缀

  朱自清散文中的好句摘抄:

  1、走到那边月台,须穿过铁道,须跳下去又爬上去。父亲是一个胖子,走过去自然要费事些。

  2、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分;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分;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分。但是,聪明的,你通知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3、过来的日子如轻烟,被和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

  4、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象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天里的星星。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象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一了道凝碧的波痕。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

  5、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响,也没有影子。

  6、那年冬天,祖母死了,父亲的差事也交了卸,真是祸不单行的日子,我从北京到徐州,打算跟父亲奔丧回家。

  7、那电灯下的人物,只觉像蚂蚁一般,更不去萦念。这是最后的梦;可惜是最短的梦!黑暗重复落在我们面前,我们看见傍岸的空船上一星两星的,枯燥无力又摇摇不定的灯光。我们的梦醒了,我们知道就要上岸了;我们心里充满了幻灭的情思。

  8、等到灯火明时,阴阴的变为沉沉了:黯淡的水光,像梦一般;那偶然闪烁着的光芒,就是梦的眼睛了。

  9、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象笼着轻纱的梦。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是别有风味的。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象是画在荷叶上。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10、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

散文佳句摘抄大全 朱自清散文集好词摘抄大全

毕淑敏散文集 精彩片段摘录

毕淑敏散文集好句+赏析
  散文语段精选摘录
  1.幸福很矜持,遭逢它的时候,它不会夸张地提前和我们打招呼,离开的时候,也不会为自己说明和申辩。幸福是个哑巴。

  感悟:用善于观察的眼睛去发现幸福,用拥抱阳光的双手去感触幸福,用充满回忆的心灵去接纳幸福,用美丽淡然的微笑去迎接幸福。跑步比赛结束后有人给你递毛巾、当你生病时爸爸妈妈的关心、你过生日时同学们的祝福或是当你摔跤时老师伸出的援助之手……这些都是一种幸福。浓厚的友谊是一种幸福,温暖的亲情是一种幸福,深厚的师生情是一种幸福,有时候就连回忆过去的感动,珍惜现在的拥有也是一种幸福。

  2.在理想主义普遍遭受嘲笑的年代,一个人仍然坚持理想主义者,必定不是因为幼稚,而是因为精神上的成熟与自觉。

  3.世上最可怕的就是人们与道德产生了距离,而让缺德成为一种习惯。

  感悟:在物质生活日益充实的社会,人性的冷漠和自私更使缺德成为理所当然,这不但不利于公民道德素质的提高,而且还会造成人与人之间的沟通障碍,毒害社会风气,不符合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应该热心地致力于照道德行事,而不要空谈道德。道德才是人永恒的、真正的财富,因此,君子不会因为贫穷而担忧,而无道德才是真正值得担忧的。

  4.人生总是有灾难。其实大多数人早已练就了对灾难的从容,我们只是还没有学会灾难间隙的快活。我们太多注重了自己警觉苦难,我们太忽视提醒幸福。请从此注意幸福!幸福也需要提醒吗?
  幸福不喜欢喧嚣浮华,常常在暗淡中降临。贫困中相濡以沫的一块糕饼,患难中心心相印的一个眼神,父亲一次粗糙的抚摸,女友一个温馨的字条……这都是千金难买的幸福啊。像一粒粒缀在旧绸子上的红宝石,在凄凉中愈发熠熠夺目。

  幸福有时会同我们开一个玩笑,乔装打扮而来。机遇、友情、成功、团圆……
  它们都酷似幸福,但它们并不等同于幸福。幸福会借了它们的衣裙,袅袅婷婷而来,走得近了,揭去帏幔,才发觉它有钢铁般的内核。幸福有时会很短暂,不像苦难似的笼罩天空。如果把人生的苦难和幸福分置天平两端,苦难体积庞大,幸福可能只是一块小小的矿石。但指针一定要向幸福这一侧倾斜,因为它有生命的黄金。

  幸福并不与财富地位声望婚姻同步,这只是你心灵的感觉。常常提醒自己注意幸福,就像在寒冷的日子里经常看看太阳,心就不知不觉暖洋洋亮光光。

  感悟:幸福就在我们身边。人想了一辈子,念了一辈子,悲了一辈子,怨了一辈子,而生命早已在拥有和失去之间,不经意地流干了。回忆过去的感动,珍惜现在的拥有,那些记忆,无论快乐还是忧伤,无论痛苦还是烦恼,点点滴滴,其实就是幸福。
  《提醒幸福》
  5.一个人可以受过教育,但他依然是没有教养的。就像一个人可以不停地吃东西,但他的肠胃不吸收,竹篮打水一场空,还是骨瘦如柴。
  《教养的证据》

  6.一些事情,当我们年轻的时候,无法懂得。当我们懂得的时候,已不再年轻。世上有些东西可以弥补,有些东西永无弥补。爱怕沉默。太多的人,以为爱到深处是无言。其实,爱是很难描述的一种情感,需要详尽的表达和传递。

  感悟:爱怕沉默。世上最妙不可言的莫过于“爱”,但是现在才发现爱也会生锈,而除锈剂则是一些关心的语言。也就是藏在心底的爱在恰当的时候需要释放,需要表达。虽然我们都喜欢心与心能够体会的爱,但那种境界毕竟很少有人能够到达,更多的时候,我们需要借助语言这项工具。爱就像锄头一样,也会感到寂寞,当人们不去注意它时,早已残破不堪。
  《爱怕什么》
  7.磨砺内心比油饰外表要难得多,犹如水晶与玻璃的区别。
  我喜欢爱读书的女人。书不是胭脂,却会使女人心颜常驻。书不是棍棒,却会使女人铿锵有力。书不是羽毛,却会使女人飞翔。书不是万能的,却会使女人千变万化。

  感悟:读一切好的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说话。喜欢读书,就等于把生活中寂寞的辰光换成巨大的享受时刻。读书,爱书,思书,悟书,坚持“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学之”。
  《我所喜欢的女子》
  8.孝,是稍纵即逝的眷念。孝,是无法重现的幸福。孝,是一失足成千古恨的往事。 孝,是生命与生命交接处的链条.一旦断裂,永无连接。
  我不相信手掌的纹路,但我相信手掌加上手指的力量。如果你不能确定你往哪里走,那么此处就是你的葬身之地。

  感悟:父母对子女经常说:“平安是福。”就是这句简单的话,他们还求什么呢?什么也没有!这种思想包含了什么?是关爱,是他们不能更多的如我们儿时揽了我们一样的放心,是他们经历了更多的无助以后的美好祝愿。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父母不求别的,只要我们多在细微处关心,体贴他们,他们就会很欣慰。我们都能做到的!
  《孝心无价》
  9.是的,我很重要。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有勇气这样说。我们的地位可能很卑微,我们的身份可能很渺小,但这丝毫不意味着我们不重要。重要并不是伟大的同义词,它是心灵对生命的允诺。

  感悟:每个人都是这个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存在,没有谁比谁更幸运,也没有谁比谁更尊贵。正确地认识自己,不过高地评价他人而过低地估量自己。学会自我暗示,学会悦纳自己,发现自己,相信自己是重要的。这不仅是对自我的肯定,更是源于对生活本能的热爱和尊敬。
  《我很重要》
  10造心先得有材料。有的心是用钢铁造的,沉黑无比。有的心是用冰雪造的,高洁酷寒。有的心是用丝绸造的,柔滑飘逸。有的心是用玻璃造的,晶莹脆薄。有的心是用竹子造的,锋利多刺。有的心是用木头造的,安稳麻木。有的心是用红土造的,粗糙朴素。有的心是用黄连造的,苦楚不堪。有的心是用垃圾造的,面目可憎。有的心是用谎言造的,百孔千疮。有的心是用尸骸造的,腐恶熏天。有的心是用眼镜蛇唾液造的,剧毒凶残。
  造心要有手艺。一只灵巧的心,缝制得如同金丝荷包。一罐古朴的心,淳厚得好似百年老酒。一枚机敏的心,感应快捷电光石火。一颗潦草的心,门可罗雀疏可走马。一摊胡乱堆就的心,乏善可陈杂乱无章。一片编织荆棘的心,暗设机关处处陷阱。一道半是细腻半是马虎的心,好似白蚁蛀咬的断堤。一朵绣花枕头内里虚空的心,是假冒伪劣心界的水货。
  造心需要时间。少则一分一秒,多则一世一生。片刻而成的大智大勇之心,未必 就不玲珑。久拖不决的谨小慎微之心,未必就很精致。有的人,小小年纪,就竣工一颗完整坚实之心。有的人,须发皆白,还在心的地基挖土打桩。有的人,半途而废不了了之,把半成品的心扔在荒野。有的人,成百里半九十,丢下不曾结尾的工程。有的人,精雕细刻一辈子,临终还在打磨心的剔透。有的人,粗制滥造一辈子,人未远行,心已灶冷坑灰。

  优等的心,不必华丽,但必须坚固。

  有一颗仁慈之心,会爱世界爱人爱生活,爱自身也爱大家。有一颗自强之心,会勤学苦练百折不挠,宠辱不惊大智若愚。有一颗尊严之心,会珍惜自然善待万物。有一颗流量充沛羽翼丰满的心,会乘上幻想的航天飞机,抚摸月亮的肩膀。

  一颗美好的心,即使巨轮沉没,它的颗粒也会在海浪中,无畏而快乐地燃烧。

  感悟:这是我所读毕淑敏的文章中最喜欢的篇章之一。读罢,我曾不止一次地思考:自己的心到底是什么样,自己所追求,所向往的究竟是怎样的一种人格。我想,这是要用一辈子去寻找的答案。人生短短几十年里,无法与江月、宇宙的无穷无尽相似相比,我们永远不会知道永远到底有多远,但心的塑造是长久、持续、不懈的探索过程。我们无法增加生命的长度,但我们可以尽力地增加生命的深度。圆满的人格就像一个鼎,真、善、美好比鼎的三足,缺少了一足,鼎就必然立不成:人生在世,当求自身的圆满,即求真、善、美。对一个人而言,美是皮肉,善是经脉,真是骨骼,这三者支撑起了一个大写的人。
  《造心》
  11.有些事件,一点也不重要,可它偏偏就记得镂骨蚀魂。
  不良的情绪,好像一袋携带终生的垃圾,即使你把它埋葬在潜意识里,但它如古尸的指甲,依然锋利。
  有些极为重要的瞬间,你不停地对自己说,记住它记住它,万万不能忘啊!可惜,记忆常常充满阴谋地背叛你。

  记忆不属于生理,记忆是心理的。我们的历史,就是我们的记忆。丧失记忆,将不知道自己是谁。经验就是一种心理记忆。当遭遇陌生的境遇和挑战,我们飞快地检索,以期从记忆中找到可资借鉴的经验。感情,更是心理记忆的无价之宝。童年是记忆的滥觞之地。无论走到哪里,哪怕一无所有,因为有记忆,我们就不孤单。我们的知识,更是我们的记忆了。我们的友谊,也是记忆。没有记忆的友谊,是现代社会人际交往中的速食面,蜷曲着,散发着防腐剂的可疑味道。情感的温暖和光芒,都浓缩在记忆里面,在寒凉中弹射出金色。

  我们活在我们的记忆里。这是一个事实。这个事实,让我们对我们的记忆肃然起敬,又心生畏惧。我们的记忆是隐形的,又是无所不在的。我们的记忆是柔软的,又是钢铁般坚硬。记忆这个东西,大相无形地左右着我们,又销声匿迹满脸无辜。

  没有情感的记忆是不牢靠和不持久的。情感是记忆的盐。机械的记忆是枯燥和干瘪的,它们轻飘飘的极易随风而逝。伴随情感的记忆是饱满和长着触角的,它们灵动地滑翔着,无数的联想就如同萤火虫似的聚拢过来。当我们以为自己是在创新的时候,只不过是记忆发生了新的组合,一些原本酣睡的记忆跳起了圆舞曲,它们如同万花筒内的玻璃晶,勾搭粘连,幻化出了莫测的图案。

  感悟:在我们平凡而又微茫的生活里,并不是只有轻松的欢笑和捧腹的乐趣。在时光日复一日的缓慢推进里,有很多痛苦就像是图钉一样,随着滚滚而过的车轮被轧进我们的心中。我们的痛苦来源于爱。但我们的幸福也来源于爱。我们一辈子想忘记的地方,我们却一辈子记得。这似乎真的很无奈,却是无法逆转的事实。面对残酷的记忆,或许我们真的无法从脑海中抹去刻骨铭心的痛,但这个时候,我们就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将它尘封在记忆的酒坛,让它随着时光渐行渐远。
  我们的爱,恨,感动,伤怀。
  我们的过去,我们的现在,我们无限遥远的未来。
  我们呼朋引伴的草绿色时代,我们促膝长谈的漫漫长夜。
  那些记忆,痛苦的,忧伤的,难忘的,深情的,都是我们来到这个世界上、和自
  己心爱的人一起并肩走过的证明。
  所以我们更应该记住爱,记住时光。
  《你我的记忆》

  12.友谊需要滋养。有的人用钱,有的人用汗,还有的人用血。友谊是很贪婪的,绝不会满足于餐风饮露。友谊是最简朴同时也是最奢侈的营养,需要用时间去灌溉。友谊必须述说,友谊必须倾听,友谊必须交谈的时刻双目凝视,友谊必须倾听的时分全神贯注。友谊有的时候是那样脆弱,一句不经意的言辞,就会使大厦顷刻倒塌。友谊有的时候是那样容易变质,一个未经证实的传言,就会让整盆牛奶变酸。这个世界日新月异。在什么都是越现代越好的年代里,唯有友谊,人们保持着古老的准则。朋友就像文物,越老越珍贵。

  人生一世,消失的是岁月,收获的是朋友。
  《这棵树上只有一个果子,叫做信任》
    读书收获
  毕淑敏的文字,神闲气定,字里行间流露的是她的冷静与善意。她擅长用生动形象的比喻和一连串排比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这更能引起读者的感情共鸣和思考。这个假期书看得不多,但收获却不少。读毕淑敏的文字,就好像在和最亲密的好友聊天,亲切自然,又好像和智者谈话,受益良多。
  经历了这次心灵的长途跋涉,更让我感触到人要为自己活着,要活得坦荡,活的潇洒,羡慕别人是没有用的。生活不是连续剧,它不会在该浪漫的时候,就响起煽情的音乐;它不会在你伤心难过的时候就正好出现一个陌生的肩膀给你依靠;它不会在这样需要温柔和甜蜜的时刻,就打翻一杯浓浓的蜂蜜。
  它永远有它猜不透的剧情。
  和那个创造它的,残酷的编剧。
  伤口要自己愈合,剩下的路,必须爬起来再走。这是一个不可逆转的命题。
  我们永远都在崇拜着那些闪闪发光的人。
  我们永远觉得他们像是神一样的存在。
  他们用强大而无可抗拒的魅力和力量征服世界。
  但是我们永远不会知道,他们用了什么样的代价,去换来了闪亮的人生。
  成功的花儿,人们只惊幕她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她的芽儿,却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满了牺牲的血雨。每个人都会失去,这个世界上并不存在着绝对的公平,人生并不像商品一样,以价值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所有的成功,都需要付出甚至超过收获的代价。而要想不被自己打倒,就是要砥砺心志,是自己的心和力量更强大。正如强者和弱者对待欺骗的态度。后者害怕被欺骗,因为他们很软弱,只能臣服在命运的脚下,被动地选择着自己的人生。而强者根本就不屑于欺骗。因为他们足够强大,强大到无论何时何地,无论外物是非,无论虚假与真相,都能坚持自己的决定和原则。我们要学会造心,理智地控制自己的情感,做情绪的主人;我们要用自己的行动传递爱,因为爱怕孤单;我们要用自己的双手学会感恩,因为父母的期待,只要我们多在细微处关心;我们要用善于观察的眼睛去发现幸福,用拥抱阳光的双手去感触幸福,用充满回忆的心灵去接纳幸福,用美丽淡然的微笑去迎接幸福,因为幸福就在平凡的点滴中;我们要记住爱,记住时光,因为无论走到哪里,哪怕一无所有,因为有记忆,我们就不孤单;我们应该支配习惯,而绝不能让习惯支配我们,因为一个人如果不能去掉坏习惯,那简直一文不值。
  圆满的人格就像一个鼎,真、善、美好比鼎的三足,缺少了一足,鼎就必然立不成:人生在世,当求自身的圆满,即求真、善、美。对一个人而言,美是皮肉,善是经脉,真是骨骼,这三者支撑起了一个大写的人。这就是我的收获。

老舍散文语句摘抄大全

那一次,我爱上了作文
作文课,听到这三个字我就头疼……
虽然说我平时作文成绩还不错,但是我写作文的时间却是别人的几倍。有人说写的时间长也许作文里的真情实感会越多。但我却不是,我的作文里有散文般优美的词句,但却没有真挚的情感。好的作文似乎是靠平时的积累所拼凑而成。我认为这样的作文无血无肉,无情感。而前一次的作文课却让我改变了想法。
那是一个雨天。闷热的夏天开始细雨霏霏,下午正好有一节作文课。
伴着“叮铃铃……”的铃声,同学们都陆续坐到了座位上。大家也因为这绵绵细雨安扶了烦燥的心情,教室里鸦雀无声十分沉寂。朱老师满面春风地走进教室,没有像往常一样,捧起语文书,而是莞尔一笑,说:“前几天天气闷热,而今天却十分凉爽,老师就给你们一个机会到外面去爽快爽快吧!不过,我们可不能离开这节课的主题—写作文。所以你们一定要用心感受。可以用眼看、用手摸,甚至用嘴尝,好了,大家出发吧!”蓦地,教师里的气氛一下子活跃起来,高兴地回应老师:“ok!”
我在扶廊,观察着天空……
起初,天空乌云密布,让我们不禁感受到了白天中黑夜带来的恐惧。过了一会儿,天空渐渐从黑夜中出来了!却又开始了伤心地抽泣,“滴答,滴答……”,大雨(前面还说是“细雨”而且细雨才拂面,我不知道你是大雨还是细雨,所以依我的建议自己改下)犹如轻风拂面而来,感觉十分凉爽。果然,秋天来了。渐渐地,天空露出了微笑,雨势由大变小。于是,整个城市便因它而精彩;把把五颜六色的雨伞为它撑起,使城市更加美丽;那路旁的树、野菜为它抽出新牙,点缀着大地;人们那一个个苦涩的嘴角也因它而向上扬,露出灿烂的微笑。前几天的天气干燥,总让人感到很压抑,这会尔终于盼到了降雨之际,自然要淋它个痛快!雨继续下着,几天没有被浇灌的树木花草已是干渴难熬,在这个节骨眼上,谁也顾不上什么互相礼让的高风亮节,个个争先恐后地贪婪地吮吸着雨露……
回到教室,大家结束了观察,朱老师问我们的感受,有的同学说:“感觉自己像美猴王,在水帘洞里;有的说雨滴像珍珠,还有的说雨滴像老天爷的眼泪在哭泣……一个个有趣的想法使班里闹开了锅。轮到写作的时候了,大概是亲自体验,大家个个都有了灵感,“奋笔急书”。这时的窗外仍是细雨绵绵,雨敲打在屋檐所发出的那奏鸣曲般的响声,激发了我的灵感。我在作文最后写到:但愿雨后的天更蓝,树更绿,城市更加美丽,人们的心灵也回变得更加纯洁。
我喜爱这样的作文课,它让我懂得好的作文不是写出来的,而是用心感受出来的,只有真正感悟某件事,才能酣畅淋漓地在纸上尽情挥洒。动与静的学习方式,也会被我们所青睐,让我们感受到了撰写作文的乐趣!
那一次,我爱上了作文!老舍就任小学校长的第二年,爆发了五四运动。他自称只是“看见了五四运动,而没在这个运动里面,……对于这个大运动是个旁观者”(《我怎样写〈赵子曰〉》)。这确实使他在一段时期里,对于青年学生及其活动,有些隔膜和误解。但“五四”时期兴起的新的时代潮流,包括文学革命在内,仍然冲击着他的心灵。本来,军阀政府基层机构的腐败,混迹其间的卫道者们的虚伪,在这个刚刚来自社会底层的年轻人的眼中,无处不是破绽和丑态,难以与他们安然相处。当“五四”民主科学、个性解放的呼声,把他从“兢兢业业地办小学,恭恭顺顺地侍奉老母,规规矩矩地结婚生子,如是而已”的人生信条中惊醒(《“五四”给了我什么》),他作出了新的抉择。1922年9月,老舍辞去所有职务,到以开明新派著称的天津南开学校中学部任国文教员,在那里写下了第一篇新文学习作《小铃儿》。在这以前,还坚决退掉母亲包办的婚约。次年回到北京,任顾孟余主持的北京教育会的文书,同时在第一中学兼课,业余时间到燕京大学旁听英文。一度还信仰过基督教。虽然道路不无曲折,但“五四”推动他进一步挣脱了封建的、世俗的羁绊,去寻求一种比他已经得到的更有意义的生活。

标签: 摘抄 散文集   发布日期:2020-02-23 06:53:07  投稿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