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励志名言

1、胸无大志,枉活一世。 2、滴水穿石,不是力量大,而是功夫深。 3、每一发奋努力的背后,必有加倍的赏赐。 4、你没那么多观众,别那么累。 5、温和对人对事。不要随意发脾气,谁都不欠你的。 6、即使不开心也不要皱眉,因为你永远不知道谁会爱上你的笑容…… 7、现在很痛苦,等过阵子回头看看,会发现其实那都不算事。 8、无论什么时候,做什么事情,要思考。 9、永远不要给背叛过自己的朋友第二次的背叛的机会。 10、无论是谁,都有自己的限度。特别是信任。 11、只要你肯奋斗,没有什么是绝对不可能的。 12、没有灯的小路一样可以行走,只要心还在。 13、再困难,氧气总是够吸的吧! 14、瞄准天上的星星,或许你永远也射不到,但却比你瞄准树梢射得高远。 15、民族精神不仅仅是大义凛然,视死如归;也不仅仅是金戈铁马,马革裹尸滴中。 16、我虽然不同意你的观点,但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力。 17、顽强的毅力可以征服世界上任何一座高峰。 18、自信是成功的前提,勤奋是成功的催化剂。 19、要让事情改变,先改变自己;要让事情变得更好,先让自己变得更强。 20、在逆境中,智者知难而进,愚者消沉不前。 21、细节决定成败。 22、欲望如海水,越喝越渴。 23、成功的秘诀在于对目标的执着追求。 24、经验是由痛苦中粹取出来的。 25、上有天,下有地,中间站着你自己,做一天人,尽一天人事儿。 26、懂得倾听别人的忠告。 27、用阳光乐观的心态去面对生活和工作,它们一样也会回报给你阳光。 28、别人说的记在脑袋里,而自己的,则放在心里。 29、尽量不要讲同事朋友的八卦。 30、信佛,信因果,在真正的因果面前,人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 31、成功不是得到多少东西,而是把身上多余的东西的扔掉多少。

民国时期励志名言

求古人励志名言

有志始知蓬莱近,无为总觉咫尺远

· 志之所趋,无远勿届,穷山复海不能限也;志之所向,无坚不摧。

· 不怕路远,就怕志短

· 志高山峰矮,路从脚下伸

· 有志者自有千方百计,无志者只感千难万难

· 有志登山顶,无志站山脚

· 有志的人战天斗地,无志的人怨天恨地

· 人生志气立,所贵功业昌

· 人若有志,万事可为

· 书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1: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易经》   
  2:发奋忘食,乐以忘优,不知老之将至。———《论语》   
  3: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
  4: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大学》   
  5: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   
  6: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
  7: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   
  8: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离骚》   
  9: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屈原《离骚》   
  10: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史记·滑稽列传》
秦汉时期(公元前221年-公元220年):
11: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史记·陈涉世家》
  12: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后汉书·陈蕃传》
  13:有志者,事竟成。———《后汉书·耿弇传》
  14: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后汉书·广陵思王荆传》   
  15: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长歌行》
魏晋南北朝(公元220年-公元581年 ):
16: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龟虽寿》   
  17: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植《白马篇》   
  18: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诸葛亮《后出师表》   
  19: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北齐书·元景安传》   
隋唐宋(公元581年-公元1271年):   
20:天生我材必有用。———李白《将进酒》
  21: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王安石   
(北宋神宗时期,王安石力主变法,反对因循保守,提出这一著名的“三不足”论断。)
  22: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李清照《夏日绝句》  
  23:位卑未敢忘忧国。———陆游《病起书怀》   
元明清(公元1271年-公元1840年 ):
24: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过零丁洋》   
  25: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顾宪成   
  26: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明日歌》   
  27: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顾炎武
  28: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郑板桥《竹石》   
  29: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郑板桥《对联》

蒋介石黄埔军校办公室挂的励志名言是什么?

的是

“冬天饮寒水;黑夜渡断桥。忍性吞气,茹苦饮痛;耐寒扫雪,冒热灭火。 夏不挥扇,雨不撑伞,千秋气节久弥著;万古精神又日新。”

黄埔军校狭义上讲黄埔军校应是1924年~1930年国民党在广东广州黄埔区长洲岛兴办的一所军校,校址原为清朝陆军小学和海军学校校舍。当时校名:“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广义上讲黄埔军校即是1924年以后,中国国民党及中华民国政府兴办的各个军事学校,即各地分校也包括在内。

黄埔军校是中国近代最著名的一所军事学校,培养了许多在抗日战争和国共内战中闻名的指挥官,主要将领出自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的一至六期,军校在创立目的是为国民革命训练军官,是国民政府北伐战争统一中国的主要军力。

1924年国民党建校时期名称为“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1926年改名扩大为“中央军事政治学校”,1929年改名“国民革命军黄埔军官学校”,1931年南京国民政府改制为“中央陆军军官学校”,到1946年末改名“中华民国陆军军官学校”。1950年10月台湾当局在台湾高雄凤山区复建“陆军军官学校”延续至今。